病毒溯源,從科學的樣品管理開始!
在對病毒的研究中,病毒追溯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這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問題。據(jù)《中國青年報》報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談及新冠病毒溯源問題時舉了一個例子:2004年,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一種冠狀病毒,名為HKU1,以為這是非典之后的一種新的冠狀病毒;后來,巴西科學家對1995年存在冰箱里的病毒樣本進行測序時發(fā)現(xiàn),HKU1赫然在列!
經(jīng)過科學溯源,謎底終于揭曉——原來,HKU1在2004年之前就已存在。
那么,在日常的實驗室操作中,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保證程序合規(guī),科學溯源?
保存好樣品是科學溯源的前提與保障
第一步,當然應該是——保存好“證據(jù)”,即樣品。
以“中國典型培養(yǎng)物保藏中心(CCTCC)”為例:迄今為止,(CCTCC)已儲藏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各類培養(yǎng)物40,000余株。
其中專利培養(yǎng)物12000余株,非專利培養(yǎng)物中微生物菌種30,000余株,微生物模式菌株(Type strain)1,500余株,動物細胞系1,500余株,動植物病毒300余株,以及克隆載體、基因片段和基因文庫400余份。
寶貴樣品管理大挑戰(zhàn)
每個實驗室都擁有自己的縮微版培養(yǎng)物儲藏中心,定期的樣品管理自然不能少。
那么,你那堆
以微升為單位精心量取的
用各種酸、堿、鹽細心處理的
用冰盒、碎冰小心安放的
可能決定paper或項目走向的
寶貴樣品
到底要如何保存才能放心呢?

實驗室不大,超低溫冰箱放不下怎么辦?
放得下的冰箱可以儲存的樣品有限,又該怎么辦?

冰箱門一開一關(guān),大量冷空氣跑出去了,又不能及時恢復,嘀嘀嘀不停,冰箱報警聲吵死人??!

超低溫冰箱,憑實力說話

超低溫冰箱經(jīng)常應用于實驗室,每天需要多次打開。因此,它們必須搭載一套高效、強大的冷卻系統(tǒng),以便在開門后箱內(nèi)溫度快速恢復到-80℃,為您的珍貴樣品提供一個安全低溫的存儲環(huán)境。
同時,秉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超低溫冰箱要求進一步降低能耗,如此更可將實驗室運行成本降至最低。

Eppendorf公司遵循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Premium U410超低溫冰箱已完成其歷史使命,最新上市的CryoCube®F440系列超低溫冰箱,為您交出滿意答卷!
